全球最大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要求连续三个月营业额超过1万美元的商家,需30天内购买保额至少为100万美元的商业综合责任险,否则可能导致无法提现甚至封店。
责任险又“火”了,这一次发生在跨境电商圈。
近期,全球最大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的部分供应商收到邮件通知,要求连续三个月营业额超过1万美元的商家,需30天内购买保额至少为100万美元的商业综合责任险,并提交保险凭证。
有卖家进一步反馈称,据其向亚马逊客服咨询,“如逾期不执行,该商家将面临在亚马逊平台禁售商品的风险”。
亚马逊还推荐了美国国际集团(AIG)、安达保险(Chubb)、史带(STARR)3家国际性保险服务商,供其合作商家选择。《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到,短短一周内,3家保险公司收到的相关询价量激增。
CPCU国际大使公众号发表观点指出,亚马逊之所以选择上述3家保险公司,除了考虑评级外,应该还考虑了3家公司在全球、特别是北美地区的销售服务网络,它们能够为亚马逊及其卖家提供比较好的理赔抗辩服务,这对于出口产品责任保险非常重要。
何为商业综合责任险
根据亚马逊平台要求,卖家在投保商业综合责任险时,每次事故的保额限额总计至少为100万美元,要涵盖卖家企业运营引起的或与之相关的责任,包括产品以及人身伤害责任等。
据业内人士介绍,商业综合责任保险(英文全称:Commercial General Liability,简称CGL)是一种常见的涉外责任险产品,以出现于北美市场买家/经销商的合同要求中居多。
保障责任包括产品责任、第三者身体伤害或个人权利侵害以及财产损失三个部分。其中,产品责任需在保单明细表赔偿限额部分明确勾选产品及完工操作风险,并列明对应赔偿限额,其他两个部分责任可按照企业实际投保需求灵活选择。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已投保商业综合责任保险的企业大多是外向出口型,应海外买家的合同要求投保。
转嫁风险
海外买家之所以要求供应商投保,一方面是确保在发生产品责任损失后可以向供应商及其保险公司追偿,另外也是希望在出现相关索赔时,供应商的保险公司可以直接处理,而不动用自己的保单。
达信全球商业保险基准数据库指出,美国市场中总收入规模在2亿美元以下的企业,商业综合责任险保单平均赔偿限额为3000万美元,其中:零售业为1700万美元;制造业为2400万美元;通讯、媒体、科技行业为3100万美元;汽车行业为3000万美元。
达信分析指出,欧美国家的当地企业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提出保险要求的主要目的在于,当第三方因供应商的产品缺陷造成伤害或者损失而提起索赔或者诉讼时,产品经销商/平台作为优先被索赔方,可直接要求供应商启动供货前安排的产品责任险保单,从而由保险公司根据保单约定承担相应的赔偿金额和诉讼费用,简化了经销商/平台向供应商的代位追偿流程,以降低其自身的法律风险暴露。
北美市场往往要求将买家作为保单的附加被保险人,亚马逊此次的保险要求中也有类似要求,这也是为了实现通过供应商的保单转嫁平台自身连带法律赔偿责任的目的。
倒逼电商平台加强风控
根据雨果跨境的调研,目前国内可能只有少部分卖家收到亚马逊邮件:551位参与调研的卖家当中,93%的卖家尚未收到亚马逊保险费的相关邮件,有7%的卖家已经收到邮件通知。目前来看,收到保险费邮件的卖家群体已涉及玩具、汽配、3C、服装、美妆、宠物、家纺、户外运动等多个类目。
“要在成本可控前提下,30天内购买到符合亚马逊特定要求的保险保障并及时提供凭证,这给不少中国供应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沪上某外资险企内部人士直言,这或将只是亚马逊平台加强平台风控的第一步,未来不排除逐步向平台所有卖家进行推广。
上述内部人士表示,电商作为新兴销售渠道,在业务发展初期对风控的要求相较传统渠道要低,有时尽管合同约定了对供应商的保险要求,但执行并不彻底。“随着业务量的快速上升,产品质量及责任问题凸显,将倒逼电商平台加强风险管控”。
近年来,亚马逊为第三方卖家产品引发的事故吃了不少苦头。美国媒体曾报道过许多产品事故的案例。例如,一些买家购买了手机电池、移动电源等,遭遇爆炸而严重受伤;也有买家购买的平衡车发生自燃,导致火灾,价值100万美元的房子被烧毁,最终索赔3000万美元。
文章标题:【不买保险就禁售!亚马逊新做法会否成趋势?】 内容摘要:全球最大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要求连续三个月营业额超过1万美元的商家,需30天内购买保额至少为100万美元的商业综 ... 免责声明:融易新媒体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channel/list/242538.html